1、爬电距离在绝缘子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导电部位之间沿其伞裙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之和爬电距离是指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主要用来确定绝缘子,如支持绝缘子的长度和绝缘子串的数量电气间隙是指两导电部分间或者导电部分对地的最短直线距离,主要用于。

2、爬电距离是指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主要用来确定绝缘子,如支持绝缘子的长度和绝缘子串的数量。

3、爬电距离的公差根据标准是正负D*004+15mm, D是标称长度mm,最大不超过50mm 实际生产工程中,我们一般都只会要求负公差不超过以上的要求就好正公差越大越好的。

4、B项,第707条规定,在轻中污区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不宜小于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且不应小于28cmkV用于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的要求D项,第704条规定,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

5、绝缘子的爬距是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绝缘子的爬电距离绝缘子爬距攻略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

6、如III级污秽,相应的爬电距离为25mmkV对应于最大系统电压,据说这是翻越每千伏电气距离25mm处考虑最大系统电压220千伏252KV,220千伏设备得到绝缘子的最小爬电距离25X252 =6300毫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污染程度,相应的爬电距离是比距离不同导体可以选择检查设备的设计规范。

7、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8、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注1水泥或其他非绝缘的胶合材料表面不能看做爬电距离部分注2如果绝缘子绝缘件部分地覆盖有高电阻层,例如半导电釉,那么这样的部分应考虑作为有效的绝缘表明并且其中的距离应包括在爬电距离内。

9、这个就是防污等级,IV级防污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为电压等级kV*31cm如电压等级为10kV时,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为31cm防污等级,顾名思义,就是防止污秽的等级在一定的环境中,电气设备裸露在空气中运行时会产生电弧,电弧会沿着空气和设备表面进行传输导致发生电力事故为防止出现类似的事故,针对。

10、根据TBT#81943199220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8194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字母含义如下FQ复合材料电气化铁路用绝缘子X安装方式为悬挂耐张式 S绝缘结构为双绝缘 G爬电距离等级为绝缘高度加强型,公称爬电距离为1600m 25工频单项交流电压25kV 120机械拉伸强度。

11、计算,三者乘积。

12、爬电距离指的是一定等级电压沿绝缘体表面对大地不产生闪络所需要的最小距离这里面有个污秽等级的概念,绝缘体表面越脏,导电性就越好所以根据大气环境确定一个污秽等级,就得到一个爬电比距,比如四级污秽 31mmkV表示如果是220kV系统,所匹配的绝缘子必须具有220X31mm以上的爬电距离这个参数在。

13、爬电距离是指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主要用来确定绝缘子,如支持绝缘子的长度和绝缘子串的数量 干弧距离即闪络距离,是指直线距离 爬距是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

14、复合绝缘子假如有了下面的情况,就可以更换复合绝缘子了1伞套脆内化粉化或破裂2伞套出现漏电容起痕与蚀损,且累计长度大于绝缘子爬电距离的10%或蚀损深度大于所处位置材料厚度的30%3绝缘子各连接部位密封失效出现裂缝和滑移4闪络后伞裙表面被电弧灼伤的绝缘子复合绝缘子的耐。

15、1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3电气安全距离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或。

16、在正常工频电压下,特别是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或污染的HTV硅橡胶复合绝缘子闪络可能运行,与疏水性复合绝缘子的放电机理不同于瓷和玻璃绝缘子的亲水性当相同的爬电距离和憎水性较好时,复合绝缘子的有效爬电距离比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的有效爬电距离大当复合绝缘子憎水降至HC5以上,其有效爬电距离。